序号 | 故障现象 | 产生原因 | 排除方法 |
1 | 升温太慢或达不到最高工作温度 |
1.网路电压太低 2.单相运行 3.三相电流不平衡值超过(低值)20% 4.电热元件局部断路 5.电热元件电阻值不符设计要求 6.炉内局部区域碳黑积累过多,使电热元件有短路现象 7.电功率偏小 8.装料量过大 9.炉衬散热量过大,表面温度超过额定值 10.保护气体供给量过大 11.炉膛偏高 12.炉门处密封性太差 13.水冷却系统供水量过大 14.非金属电热元件出现老化现象 15.电热元件连接(接线方式)不正确 16.热电偶热点位置无代表性 17.炉用变压器输出电压不对 18.通风循环系统的风机旋转方向不对 |
1.保证额定电压,维持在允许波动范围内 2.测量三相电源电压,检査电热元件是否断路、电热元件引线连接是否牢固 3.检査网路电压,测量电热元件的电阻值,检査电热元件的截面积是否一致 4.检査并更换烧断的电热元件 5.检査并更换不符设计要求的电热元件,使电阻值保持在允许范围内 6.及时清除炉内碳黑 7.经测定和必要的计算,确认电功率偏小时,可适当加大炉子电功率 8.装料量一般应控制在设计范围内 9.检査并保证炉衬砌筑质量和材料选用符合设计要求 10.保护气体供给量要适当,布置、分配要合理 11.在保证零件合理装料高度情况下,适当降低炉膛高度 12.改进炉门的密封性 13.水冷却系统散热较大,必须予以注意。供水量控制在最小限度 14.检査每根非金属电热元件的电阻值.进行适当的匹配;通过调压变压器,适当的提高电压 15.按图提出的技术要求进行连接 16.进行必要的测温,找出理想温度控制点 17.调节输出电压,以达到电热元件所需的电压 18.改变旋转方向 |
2 | 炉膛温度不均,温差较大 |
1.炉内电功率分配不合理 2.电热元件局部断路 3.炉衬塌陷造成局部热损失过大 4.炉门处散热量过大 5.炉体密封性不良 6.炉衬结构不合理 7.炉底处温度偏低 8.带循环风扇的低中温炉,炉气循环不均匀 9.循环风扇的力小,风力不足 10.热电偶安装位置及插入深度不能反映炉膛内真实温度 11.炉罐内外温差大(因测温元件一般都放在炉罐外) 12.炉内电热元件分布不合理 13.非金属电热元件出现老化现象 14.向炉膛(罐)内通入保护气体量过大 15.炉膛(罐)内装料量过高过密 |
1.根据工艺要求和炉子结构型式进行必要的核算,改进电功率的配置 2.检査并更换烧断的电热元件 3.测炉壳表面温度(一般应低于60℃),检查炉衬并消除局部塌陷 4.改进炉门的隔热性能;如可能.可在炉门处增设电热元件;尽量少开启炉门 5.消除炉体密封性不良的影响因素 6.炉衬结构要考虑到温度高低和电功率分配情况相匹配,一般高温炉炉衬应较厚,炉门口处应较深 7.改变电功率的分布,改善炉底砌砖体结构、低温炉应考虑在适当位置装设循环风机 8.通过实测温度场分布,消除死角,消除短路循环,减少炉气循环阻力,合理放置零件 9.有可能时予以改进,加大风力 10.通过实测炉内温度场分布情况,重新确定理想的热电偶安装位置及插入深度 11.可定期的在炉罐内插入热电偶,测罐中温度,然后把罐内外温度加以比较进行校正 12.根据实测情况,对电热元件的分布密度怍适当调整 13.检査每根非金属电热元件的电阻值.进行适当的匹配 14.根据工艺要求进行适当调小 15.注意力求分层布置,为炉气对流循环和热辐射创造有利条件 |
3 | 炉子密封性 差,工件氧化脱 碳严重,影响工 件加热质量 |
1.炉门密封性不良 2.有保护气体的炉子,炉体密封性不良 3.保护气体引入及排出口位置设置不当 4.电热元件引出棒孔处密封不良 5.热电偶插入孔密封不良 6.炉门开启时冷空气逸入炉内炉顶盖密封不良 8.炉底砂封系统局部密封不良 9.工件安放位置不当 10.耐热钢炉罐漏气 11.风扇轴处密封不良 |
1.采取措施,力求使炉门的密封性良好,如采取倾斜炉门、双重炉门、有砂封槽的炉门和有压紧装置的炉门等等,用型钢和钢板焊接的炉门必须用水冷却,以防变形 2.检査密封情况,消除炉体的漏气处,在炉子通气情况下,要采取点燃火把进行检査 3. 注意保护气体引入口和排出口的位置设置,要使炉内保护气体流动没有死角,并要保证保护气体有效地充满整个炉膛,特别要保证炉底处于微正压状态 4. 必须加足填料使引出棒牢固地定位 5. 热电偶紧固装置内必须加足填料,以使热电偶牢固地固定在紧固装置上 6. 可在炉门处装火帘管。当炉门打开时,从火帘管喷出可燃气体,由点火嘴点燃,使其在炉门□处形成气幕封住炉门口,以减少或隔铯冷空气侵入炉顶盖可采用双层砂封、沥青封和铬矿砂封等 8. 消除密封不良现象 9. 工件的安放位置一般不要太靠近炉门口,最好放在保护气体有效流动的区域,同时工件应分层放置,以消除死角 10.检査炉罐的气密性,发现漏气处应及时进行焊补,焊后经检査确认无渗漏现象,方可再用 11.改装风扇轴处密封结构,如可采用迷宫式密封环、滚动轴承与冷却水套的结构等 |
4 | 温度控制失 灵,造成工件超 温或炉温偏低 |
1.仪表周围有较强的电磁场 2.仪表安装处环境温度超过允许范围 3.仪表本身出故障 4.热电偶补偿导线与电力线敷设在同一管道内造成干扰 5.热电偶接线端处直接受热辐射的影响或热电偶插入过深,致使自由端温度超过很高 6.热电偶和补偿导线由于化学成分、组织结构等因素不符合技术要求 7.热电偶与补偿导线型号不配套 8.由于绝缘瓷珠损坏、接线端处有污垢和补偿导线绝缘不良等因素,造成热电极间、热电极与保护管和补偿导线间的短路 9.炉内气氛进入热电偶保护管内,对热电偶电极材料起侵蚀作用,导致热电特性变化 10.热电偶插入炉膛内与电热元件距离太近 |
1.应采取措施及时排除 2.采取必要措施,如加强通风和增设隔热屏等 3.仪表应定期核检,发现异常时需及时修理或 更换 4.改为分管敷设及时改进, 5.使热电偶自由端处于常温下工怍 6.热电偶和补偿导线应附有校检说明书.并应 定期进行校正,发现异常时需及时更换 7.应按要求进行配套使用 8.注意保持清洁,保证绝缘性能,不符规定时需 及时更换 9.注意保护管的气密性,特别是要防止高温时渗碳气氛的侵入,发现异常,应及时更换 10.更改孔位,加大距离 |